緬甸社會也因此陷入混亂,不少患者無法至醫院接受治療而在家去世,一個志工組織透露「一天要運送30到40具屍體」,而醫療用品如氧氣機、血氧機等價格高漲甚至翻倍。
好嗎?」我說明了情境。繼續說:「所以,現在有人遲到了,我會做著自己的事,不會特地去看他們,因為,我知道這個感覺很不好。
妳曾經有被這樣笑過嗎?」(體會她的感受/回溯過往)我想到,她的感受可能與過往經驗有關。有條件的反問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維護他的自主想法,只是,尚在「無律」居多的孩童階段,完全放手由他作主,多半會做出不周全的決定。」 「如果沒有那麼不舒服的話,爸爸有三個建議,妳可以想想看喔。到底該怎麼跟他說?」 「孩子幾歲?」我先問年齡。妳評估身體的狀態,想一想,如果這三個妳都不想要,妳可能自己要想一個不用請整天的辦法,想好了再跟爸爸說。
我先抱抱她,緩和一下情緒,才趕緊匆忙說聲掰掰,進去了。「如果你不想現在寫功課,想要回來之後再寫,那麼,我們就提早回來,有充足的時間讓你寫功課。在民間,亦應籌設移工關懷組織,提供法律諮詢、財務資助和生活服務,甚至對於移工的派遣方和聘用方進行客觀的監督評核,亦應要求關係人對於移工擬定完善的生活照護內容,並落實。
公部門不能僅由獨一單位來擬定和執行政策,須把視角拉高至治理者上層位階,以跨部門的治理方式來制定和執行相關勞動者的政策。然而,相較於其他類型的國際移民,移工在防疫保護方面遭遇較多的障礙。在各方通力合作下,記取新加坡的防疫教訓,快速將確診者和未確診者分流處理,分散移工宿舍的人口密度,在傳染三、四波之內即將疫情給平抑。疫情凸顯移工的弱勢 在非疫情期間,台灣的勞動力已是供不應求。
特別的是,如今台灣的年長者因疫病而死亡的風險甚高,照護機構和家戶傳染是流行的熱點,這也紊亂原先安排的照護工作。面對當前疫情,各界必須進行風險系統測試,包括企業,要評估自我應對疫情的能力,建構應變的人力與程序。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額外要提的是,食品加工製造場域的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僅次於醫療和長照機構。相關規定有檢討之必要,亦須落實查察移工宿舍之衛生管理,包括針對自行在外居住者。尷尬的是,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權利經常處在健康(衛生)和社會(福利、勞動)體系、正規和非正規、公部門和私人安排的交界。食品工人多為移工或臨時工,經常同住擁擠的宿舍,屬於低社會經濟階層,也因為語言和文化障礙而較難以接收正確的健康訊息,因而缺乏健全的公衛意識,獲取個人防護設備和醫療保健的機會更加受限。
在那一整段疫情中,居住在以工廠改建為宿舍的32萬名移工其感染盛行率高達17%。在一般情況下,移工具有較差的生活品質。多數移工不熟悉中文,意味著必須將訊息翻譯成移工熟知的文字,並減少艱深的學術用詞。然而,疫情爆發使得外籍照護人員面臨諸多危險情境。
外籍照護人員更須要由公共衛生部門提供跨單位的綜合訊息,協助他們提供照護,也利於保護自己。相對地,國際移工成為具有當代意義的弱勢群體,在疫情中承受不對等的壓力和照護。
文:翁瑞宏(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隨著全球化,頻繁且快速的國際移動讓新興傳染病更易傳播。在S11宿舍,一間房間居住10-18人,共住13,000名工人,每人居住之樓地板面積為4.5 m2,換算為222,222人/km2。
如果離開服務環境,則會失去工作和收入。當前的疫情社會裸露出對於移工的脆弱支撐,給他們和相關人帶來從未想像的健康風險。事實上,在台灣的外籍照護人員就是健康勞動力市場和服務部門的混合體。雪上加霜的是,宿舍內部的衛生條件極差,移工經常在同一居住空間內洗衣和炊煮。台灣移工住宿條件較新加坡為差 在疫情發展初期,全球公衛專家無不關注新加坡,這是東南亞擁有最完善醫療保健制度的國家。互動中亦須謹慎,要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背景,避免在無意間侵犯他們的人格和自主權利,他們也會基於利他動機而協助防疫。
即使在疫情期間,亦不能忽略移工的個別需求,其收入損失和心理恐懼可能因為強制隔離和行動限制而伴隨產生。部分工廠位處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地區,尚須注意在地的醫療體系可否支撐。
主要分佈縣市依序為桃園、台中、新北、高雄、台南、彰化和台北,其中的中北部縣市皆為疫情嚴峻之處美國官員指稱,「普亭的廚師」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是俄國網軍的資金提供者。
美國官員認為,俄羅斯此舉是要在美國社會中製造不滿與不信任,意圖破壞美國人民對體制和對民主的信心。追蹤假消息的「保障民主聯盟」智庫專家夏弗(Bret Schafer)說:「針對拜登政府的行動顯然比針對川普的更多。
前歐巴馬政府官員布魯基(Graham Brookie)表示:「每當資訊生態系統中有一些可以抹黑美國的材料時,他們就會大加利用。拜登政府曾指責莫斯科長達數月的駭客攻擊影響了9個聯邦機構和100多家私人公司。被指為俄羅斯假消息張目的美國人中包括了國會議員。他說:「過去6個月裡,我們找不到一則正面報導。
不過,美國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很少有人認為莫斯科會在網路行動上有所退讓。報告稱,普亭在2020年美國大選時授權這類操作,而不是重複2016年不斷駭入選舉基礎設施的舉動。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根據美國情報界3月分報告,俄羅斯有時以「美國知名人士」為目標,操縱有影響力度的論調。夏弗說:「他們總是搭著美國社會話題的順風車,借力使力。
」她說:「俄羅斯想利用網路戰力,形成一種戰爭腳本,把我們逼上談判桌,同意某種形式的退讓。私人企業遭駭,幕後有黑影 俄羅斯的網路行動也絕不只以分化美國自限。
上月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在社群媒體分享了一段蒙太奇視頻,將美國徵兵廣告與俄羅斯的徵兵廣告做了長他人志氣的不當比較,也因而受到批評。」 社群媒體情報組織Graphika的研究員透露,去年10月一些右翼媒體的帳號被臉書等平台撤除,而右翼社群平台如Gab、Parler及patriot.win等則是當下的追蹤目標,追究重點是選民舞弊的相關言論及指責拜登「老朽、性騷擾和戀童癖」的高度冒犯性漫畫。川普政府時期的國安會俄羅斯部門主任希爾(Fiona Hill)表示:「俄羅斯早就在訊息領域對美宣戰了。美國總統拜登在日內瓦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亭,這是他上任後兩人首次會晤。
普里戈津雖加以駁斥,莫斯科也否認在幕後支持,但臉書指俄羅斯始終是這方面最活躍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認為特工是俄羅斯SVR的人,曾侵入美國SolarWinds公司的軟體,以破壞政府和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
這次,拜登政府則把重點放在俄羅斯的網路「有害活動」上。」 對付拜登,比對付川普更多 美國官員和監測組織指出,莫斯科破壞美國民主的招數隨著新政府上任而更新,現在散布疫苗的假消息是重要一環。
」美國國務院轄下的全球參與中心已找出俄羅斯四個線上平台,都由莫斯科情報部門指揮,散布有關美國疫苗的不實消息。專家認為,由於社群平台紛紛抵制不實文字,俄羅斯改變了操作手法—過去藉由假機器人和虛構人物傳播消息,如今則引用西方報導的事實部分加以炒作。